1月18日安徽省卫计委发布
我省年12月传染病疫情情况
已报告40人死亡!
最近这些病千万要当心!
警惕!警惕!警惕!
图: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官方网站
40人死亡!安徽发布传染病疫情!年12月1日0时至12月31日24时,全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5种例,死亡40人。其中,无甲类传染病发病、死亡报告
乙类传染病中除新生儿破伤风、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白喉10种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16种乙类传染病共报告例,死亡40例。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痢疾,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6.43%。
丙类传染病中除丝虫病、黑热病2种无发病和死亡报告外,共报告9种例,无死亡病例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依次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4.8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传染病分甲类、乙类、丙类三类
??????????
什么是甲类传染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甲类、乙类、丙类三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城市2小时内,农村2小时内电话报告防疫站。
《新法》规定,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甲型H1N1,按甲类传染病处理。
(网络图片,文图无关)
??????????
什么是乙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
(网络图片,文图无关)
??????????
什么是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感染。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多发生于10岁以下的儿童。
(网络配图)
症状: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
虽然学校将面临放寒假,但出现家庭手足口病聚集性的风险依然存在,尤其是低年龄组的儿童,易发展成手足口病重症,重症手足口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出现脑膜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可致死亡。
州疾控中心给出如下防控建议: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什么是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是指各种急性、慢性的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引起肠道炎症所致的腹泻。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高发期。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急性胃肠炎)是冬季常见肠道传染病,由诺如病毒引起。因诺如病毒传染性很强,特别喜欢在人堆里引起暴发疫情,所以,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单位要打起精神了。
今年流感与往年差别不大1月9日,国家卫计委举行例行发布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今年的流感从临床症状上来讲,与以往的流感没有什么特别的特异性表现。“流感之所以在年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