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不是一个疗程,而是一辈子的过程。
人只是自然一尘埃,人只是自然一份子
与花草树木,虫蚁鸟兽一样
直接受环境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遵循自然法则繁衍生息
最终回归自然
24节气的由来
起源于春秋时代,一年划分四节,仲春、仲夏、仲秋、仲冬。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黄经)来划分的,地球绕着太阳转,转一圈度。每转15度为一个节气,故有24个节气。公元前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中国古医书对节气养生的评价
《黄帝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黄帝内经》:“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黄帝内经》:言顺于四时之气,调摄精神,亦上医治未病也。
什么是节气灸
“节气灸”:在气温变化的节点,选择具有强壮作用的腧穴进行艾灸,调节气血运行规律来适应天气变化,达到天人合一境地,可以温壮元阳,激发经气,预防节气病,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的自然养生法。
24节气灸的功效:抗衰、增强抵抗力、调节情志、预防心理疾
大雪,至此而雪盛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到了大雪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更大、范围更广。
大雪三候
大雪时节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鹖鴠不鸣: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
虎始交: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荔挺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江南补鸭鱼,江北吃牛羊
大雪之后,寒冬来临。冬天的很多季节性疾病都和寒气入侵有关,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脚这三个部位最容易受寒冷侵袭,是保暖的重点。例如戴一顶帽子,大约减少头部散失热量的60%;用长围巾系在胸口护胸,可以减少寒冷对心脏、脾胃的冲击;长袜、厚靴、睡前足浴在温暖双脚的同时,也促进了人体内的气血流动。
大雪进补,南温北热
时至大雪,是“进补”的大好时节,但不要一味地补充有营养的食物,要根据地域、天气吃不同的食物。江南不太冷的地方适合用鸭、鱼温补;北方气候寒冷,可以用羊肉、牛肉补充身体元气,增加御寒能力;如果天气持续干燥,还要在滋补时增加冰糖、百合等甘润的食物,以起到“灭火器”的作用,防止身体上火。
大雪时节吃三雪
雪藕止泻固精
雪藕是莲藕的一种,因其“色白如雪”而得名。雪藕含有淀粉、蛋白质、天门冬素、维生素C以及氧化酶成分,生吃可辅助治疗肺结核咯血、淋病、衄血等症;熟吃有健脾开胃,止泻固精功效。在大雪节气适量吃些莲藕粥,有较好的补益功效。
雪菜醒脑提神
从中医食疗学的角度来看,雪菜属于性温、味甘辛的蔬菜,十二经络中归肝、胃、肾三经。雪菜还含有胡萝卜素和大量食用纤维素,可防治便秘,尤宜于老年人及习惯性便秘者食用。
雪梨除烦解渴
大雪节气冷热交替之下容易引起肺燥咳嗽。这类人如症状较轻,不妨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制作雪梨膏来服用。雪梨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功效,源自河北的雪花梨润燥清风,药用价值很高,是做“雪梨膏”的好材料。
身体调理重在“温补”
中医认为,大雪是“进补”的最佳时节,但不可太过或乱补,否则会影响健康。此节气最好进行温补为宜。朋友们不仅要坚持冬季养肾、护心的养生总原则,还要注意以人体调养、祛寒育肾为目的。下面,聚阳就为您推荐几款能帮助您抵御寒冷,强身健体的冬季养生佳肴。
1、清火润燥——蛤蜊冬瓜汤
2、进补第一汤——紫灵芝鸡汤
3、暖暖香甜——苹果皮红茶
4、补阴明目——枸杞肉丝
5、食到病除——大枣红糖姜水
大雪节气,艾灸大补阳气
大雪常见节气病:便秘、痤疮、暗斑、荨麻疹
形成原因:大雪时节,阴寒大且盛,至此而雪盛。阳气继续向下降,封藏到地下深处。此时人寒气积累最多,入侵也最深,脏腑活性最差,蠕动最慢,从而导致体内的消化、利水、排便、代谢的功能都相应降低,造成排毒不畅引起便秘、痤疮、暗斑、荨麻疹等症状。好比水泵被冰冻,机器运作缓慢,污水残留,清水流动变缓,污水堆积,最后造成停水。
大雪节气艾灸穴位:天枢、太溪*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