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案
丁某,男,36岁,病案号。初诊日期年8月16日:尿痛、尿血、腰痛三个月,三月前长途乘坐火车,吃烧鸡、喝啤酒而喝水少,不久出现腹痛腰痛,痛如刀割又如撕裂,阵阵发作,初发作时喝水则腹胀而无小便,后发作时饮水后有少量小便而尿道剧痛,到医院检查:尿红血球满视野,泌尿系造影未见结石,用抗生素等治疗无效。现右腰亦痛,尿粉红色,红血球满视野,大便干,舌苔黄褐少津,脉左弦细,右沉细。
处方:
结果:无任何自觉症状
淋证知识扩充:
热在下焦概其廓变证兼证皆繁多
关于淋证的症状《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称谓"小便难"。可知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的病证。《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称谓"淋閟";《金匮要略·五赃风寒积聚病》称谓"淋秘"。该证多见于西医的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乳糜尿等疾患,在古今皆是常见的疾病。关于淋证的病因,《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认为是"热在下焦";《丹溪心法·淋》篇谓"淋有五,皆属乎热";《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则认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后世医家认为本病多由于膀胱积热,但亦有由于气郁及肾虚而发者。其治疗多以利湿清热为主,但遇有变证、兼证时,又必以六经辨证定其大法,再具体辨方证用其方药。
上期答案公布
胡老与越婢加术汤加减
麻黄六钱,生石膏二两,生姜三钱,炙甘草二钱,大枣五枚,苍术六钱。
(注:答案非唯一标准,仅供参考。)
上期原医案
周某,男,21岁,某医院会诊病人。初诊日期年1月4日:周身浮肿一年,医院诊断为狼疮性肾炎,告之无根治方法,长期服用激素。曾去上海中医狼疮专门小组治疗三个月,未见明显疗效而返回,住院治疗,中西医多次会诊治疗,症状不见好转反越来越恶化,不得巳再倍增激索量,强的松每日60毫克,同时服用双氢克尿塞,仍不见症状改善,其父母特来京请胡老会诊。因长期服用激素,致使体胖、周身严重水肿,面呈满月状,眼成一条小缝,尿中经常见蛋白、红血球、白血球,经常疲劳,时心跳、汗出,尿少,时头痛,恶心,不能食,血压常高(/毫米汞柱),非蛋白氮毫克/毫升,舌苔薄白,舌质红,脉沉细数。
处方:麻黄六钱,生石膏二两,生姜三钱,炙甘草二钱,大枣五枚,苍术六钱。
结果:上方服三剂,尿增,肿减,恶心已,食欲好转。药后有头暈、身痒,其父母也在医界,让他医看处方后谓:"麻黄量太大!"而停服中药,伹症仍不减,后停双氢克尿塞则症已,但又出现腹胀、恶心、呕吐、不能食、头痛、视力模糊,査血压仍高/毫米汞柱),眼底血管变细、眼底水肿,因再请胡老会诊,胡老与半夏厚朴汤加陈皮:半夏四钱,厚朴三钱,生姜三钱,苏子三钱,茯苓四钱,陈皮一两。上方服一剂后,呕吐止,继服二剂,纳饮增加,因浮肿、心烦、眠差明显,与半夏厚朴汤合猪苓汤:半夏四钱,厚朴三钱,茯苓四钱,苏子三钱,生姜四钱,猪苓三钱,泽泻三钱,陈皮三钱,阿胶三钱。此方服三剂,腹胀已,小便增多,浮肿减,因面部肿消而显眼睁大,纳增,一餐可吃20个饺子。因口干、心烦、汗出明显,继服越婢加术汤,服一月余,人变瘦,浮肿不明显,非蛋白氮80毫克7毫升,强的松每日5毫克。仍与该方调理。
按语:本例未能做到像例2那样长期系统观察,伹能看出中药的明显效果,使激素撤到最小量。值得说明的是,胡老治疗该病,并不是说他找到了杀红斑狼疮细胞、抗过敏、改善免疫功能的方药,而是根据症状特点进行辨证论治而取得疗效。本患者主要表现为浮肿、肥胖,中医认为是水饮为患。但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症状,因此治疗用方也有不同。初诊时因浮肿甚,且见汗出、头痛、脉沉细数,为外邪里热之证,故用越婢加术汤治疗而显效;二诊时因头晕、呕吐、腹胀等明显,为痰饮气结所致,故与半夏厚朴汤加陈皮治疗亦收捷效;三诊时因小便不利、心烦、眠差明显,为里有水饮而津伤,故与半夏厚朴汤合猪苓汤治疗也显效;四诊后又现越婢加术汤方证,故又用越婢加术汤治疗使诸症好转,减少激素用量。有是证,用是方,是中医治疗学的特点。不过对越婢加术汤治疗肾炎、水肿胡老体会尤深,指出:实践证明,本方所主水肿证,亦以肾机能障碍而致者为多,对于肾炎患者的水肿和腹水屡试皆验,尤其令人惊异者,不但水肿消除,而且肾炎本病亦得到彻底治愈。对于狼疮肾(水肿明显者)也可能有效,应进一步观察之。
备注:
欢迎留言,说出你的答案哦!
?
往期精彩节目,
警惕!警惕!警惕!
近日,安徽省卫计委发布了
年3月安徽全省传染病疫情情况
····
近日,安徽省卫健委公布今年3月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年3月(年3月1日0时至3月31日4时),全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4种例,死亡45人。
····
其中
34人死于艾滋病
1人死于乙型肝炎
人死于狂犬病
6人死于肺结核
人死于流感
····
全省无甲类传染病发病、死亡报告。乙类传染病中除新生儿破伤风、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白喉10种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16种乙类传染病共报告例,死亡43例。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7.98%。
丙类传染病中除丝虫病、黑热病、斑疹伤寒3种无发病、死亡报告外,共报告8种例,死亡例。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57%。
····
省卫健委提醒
近期,我省手足口病进入高发季节,5岁以下儿童注意预防。为有效预防5岁以下儿童患手足口病,建议广大儿童家长做到:进食前、如厕后、处理呕吐物或更换尿布后洗手;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或个人物品;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家具、玩具等;避免与手足口病患者接吻、拥抱等密切接触;为防止将病毒传染给别人,患病儿童应居家隔离至康复后一周。
这些年手足口病在全国呈现出隔年一次高峰的特点,从以上数据显示今年正好为高发年。那么,手足口病是什么,怎么判断和预防呢?我们马上进入正题。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的传染性疾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多达0多种。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全年都可能发生,多见于每年的春夏季节。潜伏期多为~10天,平均3~5天,病程为7-10天。
二、易患人群
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宝宝满6个月后发病率迅速升高,1岁是发病最高的人群。重症死亡人群集中在3岁以下。
三、手足口病的症状
(1)轻症
手足口病的起病急,大多数症状比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臂部、腿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先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手足部较多疱疹,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呈自限性,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痊愈。
()重症
少数患者症状严重,可出现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
四、手足口病与其他疱疹病毒感染病的区分
手足口病比较典型的症状就是长疱疹,可是长疱疹的疾病又不止这一种。爸妈们往往看到宝宝长了一个小泡泡,就会被吓着,以为得了手足口病。最容易混淆的就是单纯疱疹口炎和疱疹性咽峡炎,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在嘴里长疱疹。如何区分呢,我们以表格列出:
以上最好区分的方法就是看疱疹所长的部位,如果只在口腔,手足没有疱疹就不是手足口病。
五、宝宝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
1、避免接触患者
掌握以上手足口病症状,远离患者及其用品。手足口病的病毒可通过唾沫、排泄物、患者物品比如毛巾、水杯等传播。避免宝宝与患者亲密接触,比如亲吻、拥抱等。
、注意个人卫生
①外出归来,饭前便后要洗手,不会自己洗手的宝宝,妈妈要教他或帮助他彻底清洗小手。会洗手的宝宝,别用还没有洗干净的小手,捧水洗脸,以免清洁不到位。
洗手方法要正确
②婴幼儿的奶瓶每天应该高温消毒杀菌,常用方法为沸水煮沸或高温蒸汽杀菌。
③勤换纸尿裤,并妥善处理宝宝的大便或呕吐物。
④每天清洁宝宝的玩具,个人卫生用品及餐具。尤其是宝宝爱咬东西的月龄,爸妈需特别注意宝宝物品的卫生。
⑤带宝宝的家人,也需注意个人卫生,换尿布前、冲调奶粉前、做饭前用肥皂洗手,平常勤换被套和衣物。
3、注射疫苗早预防
注射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办法,目前有EV71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该疫苗适合6个月到5岁的宝宝。
不过此为二类疫苗,需要家长自费,可能因疫苗需自费及家长们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意识不够,目前给宝宝打疫苗预防手足口病的意识还不太强。为增强宝宝抗手足口病的能力,可以给宝宝接种这类疫苗哦。
4、患病宝宝需隔离
如果宝宝不小心感染上手足口病,需隔离,要隔离到康复后的一周,以免传染给别人。
六、手足口病的护理和治疗
手足口病为自限性疾病,没有特别的治疗药物。主要是对其各种症状进行治疗和家庭护理。
1、注意宝宝体温的变化:38.5℃以下用物理降温,穿盖不能太厚;高于38.5℃遵医嘱用退烧药。
、疹子护理:出疱疹后,局部会有痒感,可剪短宝宝指甲,或裹住小手(注意别太紧),防止宝宝抓破疹子加重感染,可涂抹炉甘石粉减轻痒感,用酒精度低的碘伏消毒,具体方法遵医嘱便可。臀部长疹子的,注意屁屁的清洁卫生,勤换纸尿裤。
3、口腔护理:注意口腔的清洁卫生,喝完奶或吃完饭用白开水漱口,不会漱口的婴幼儿妈妈可用纱布或面签蘸水为宝宝清洁口腔。
4、饮食安排:患病期间以流食粥、奶粉等为主,母乳喂养的多喂母乳。
5、环境:患病期间需隔离,但是注意房间常开窗通风,每日更换衣服和被褥。用肥皂清洗,并放太阳下暴晒。
文章来源:安徽卫计委、安徽网
新闻
广告合作: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市民心声”投诉,曝光身边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