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姐编辑
杰儿昨天(8月13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年第二季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通报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上榜的老面孔,也有个别突然投诉翻倍的新面孔。今天,蜜姐就想来聊聊关于保险投诉的问题,哪些投诉中常见的公司和问题,需要我们投保时特别留意。还有关于传说中的保证你全额退保或恶意投诉的坑,可能比你买保险的坑还要深。01今年二季度,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接收涉及保险公司的保险消费投诉件,同比增长26.86%。其中,人身保险公司的投诉量同比增长高达46.03%!投诉人身保险公司的主要事项,可能与蜜友们印象中的理赔纠纷占比较多不太一样。具体来看,销售纠纷占比较大,为43.66%;理赔纠纷占比为13.28%。其实,这个情况与过去三年(-年)是基本一致的。涉及人身保险公司投诉中,理赔纠纷在—年的投诉量中分别占比为:46%,42.63%和48.05%。今年二季度的人身保险公司的投诉中主要涉及的险种为:普通人寿保险纠纷,占比36.65%;疾病保险纠纷占比22.39%。对比-年投诉事由,主要集中在如下几点,也是蜜友们今后投保需要重点问清楚销售和看懂合同的几个方面:第1,夸大保险责任或收益;第2,未充分告知解约损失和满期给付年限;第3,承诺不确定利益的收益保证;第4,隐瞒保险期限和不按期交费的后果。从投诉量的占比和理由,可以看出,人寿险、分红险销售纠纷更多,尤其是看重分红险承诺的收益更容易失望。其实这点并不难解决,如果蜜友们购买人寿险或分红险,不要看销售人员按中高收益率给你演示的收益结果,而应该看合同里面承诺的最低收益率,这个年化收益率从1%-3%不等,拉长到几十年来看差异还是挺大的。演示的收益率实在不靠谱,尤其是个别公司使用的套路,前面几年分红给得还挺不错,能达到中等收益率,也凭此吸引了更多客户。但卖完产品,此后收益率就一路走低,仅能按合同最低收益率来执行了……02当然,最该提醒蜜友们注意的是,保险的归保险,理财的归理财,运用保险这个工具,尽量用在保字上。先做好基础的医疗险、意外险,升级加上重疾险之后,再考虑寿险及分红险。千万别冲动看到复利神器计算的结果就购买高额的分红险,实际上对风险对冲意义不大。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变化是,-年的投诉中,都提到了互联网保险消费投诉大幅增长,而到了年则没有提及。并非是因为减少了,而是投诉量相对稳定了。互联网保险投诉中,集中问题主要反映在:第1,销售告知不充分或有歧义;第2,理赔条件不合理及拒赔理由不充分;第3,捆绑销售保险产品;第4,未经同意自动续保等。今年二季度人寿保险公司,销售纠纷投诉量前三名分为是: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这与公司体量大也有很大关系。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