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介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从养老迈向享老,平安如何破局中
TUhjnbcbe - 2024/4/24 21:15:00

“”格局下,居家养老成为主流。谁能抓住机会?

作者

郑佳

编辑丨高岩

来源

野马财经

独居老人在家不小心摔倒,求助养老机构后及时得到救助;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助餐配餐、医疗保健等需求,在家中也可得到满足......随着养老产业的发展,这样的情景正在“照进现实”。

不过,与许多人想象中的“养老要在养老院”不同的是,目前我国养老群体中高达90%选择的都是居家养老,而非入住养老机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服务,解决其日常生活困难,成为想要进入养老领域布局的机构难以绕过的关键问题。

在中国养老市场的探索上,险企一直以来充当着排头兵的角色。

7月8日,“奋进新征程,保险守护稳稳的幸福”全国保险宣传日之际,中国平安(.SH)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进行了“康养战略开放日”活动。

开放日里,中国平安详细公布了“保险+高端康养”“保险+居家养老”“保险+健康管理”一体化养老解决方案,并分享了居家养老业务和高端康养业务相关进展。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居家养老者有哪些养老需求?中国平安又是如何破解“中国式养老”难题的?

养老产业规模年将达20万亿,供需失衡日渐突出

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快速变化的人口结构已经使“养老”成为民生之重。

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年上升了5.44个百分点。妥善保障老年人养老权益,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我国养老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

关于养老产业的探讨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中国商业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今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便有10次提及养老问题。

与此对应的,则是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明显不足。据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年底,全国共有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3.8万个,各类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29.1万个,数量少且远未实现社区全覆盖;而按照国家标准养老护理员与老人的比例1比4测算,养老护理员缺口约万名,现有队伍年龄偏大、职业技术水平偏低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平安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铮指出,当前,全球社会步入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老龄化更是呈现出“老龄人口数量大”“老龄化速度加快”“预期寿命仍持续延长”三大特征。

中国在养老保障的顶层设计上,目前的三支柱仍以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独大,第二支柱企业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比重较小,是未来发展重点。今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支持作为第三支柱重要组成部分的个人养老金加快发展。

智研咨询发布的《-年中国康养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发展规模预测报告》数据显示:年我国康养产业规模8.66万亿元,同比年的7.86万亿元增长了10.16%,-年复合增长率为13.15%。但目前我国康养产业市场提供的产品每年不足万亿,针对持续旺盛的市场需求,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工信部此前的一份报告也显示,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20万亿元。而与此同时,供需失衡导致的市场困境日渐突出。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全国老龄办原副主任吴玉韶介绍,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积极应对老龄化”成为国家战略,“家事”上升为“国事”。养老钱从哪里来、养老服务谁来提供和健康支持体系如何构建,是中国养老面临的三大难点。

总体来看,我国的养老事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供需不平衡的现状依然突出,亟需更多市场化力量的介入,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支持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这些力量之中,保险业作为专业的长寿风险管理者,在参与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中具有哪些优势?

开放日活动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授锁凌燕表示,险企布局康养战略有自身优势:一方面,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等特性与康养产业具有天然契合性;另一方面,布局康养产业可以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与保险销售和服务形成产业协同效应,有机会突破业务增长瓶颈,促进保险主业发展。

除了保险公司自身的优势外,多项国家政策的出台,同样为险企加速布局养老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各项养老政策均鼓励从地方、商业机构等多渠道建立养老制度、提供养老服务并设置服务标准。

而中国平安也正投身其中,积极探索“中国式养老”之路。

平安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铮曾在《北大金融评论》上撰文指出,保险业支持老龄金融发展,应充分借助行业和政策优势,走出三条兼具前景和可行性的发展路径:首先,积极参与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建设,助力增加社会养老财富储备,不断丰富兼具风险保障和财富管理功能的商业养老保险的产品供给。其中,长期护理险可作为重点之一。其次,充分探索打造医养、康养有机结合的居家及社区养老服务,并与保险产品相嫁接,加速布局养老产业。最后,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扩大养老服务半径,提升养老服务品质。

图注:杨铮平安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

“一体化养老”,破解“中国式养老”难题

养老,几乎事关每个家庭每个人。新时代下催生了新养老,由生存必需型向享受型、发展型、参与型转变,正在经历从“养老”到“享老”的变化。

凭借在医疗健康领域积累的近30年经验,中国平安很早就切入养老赛道。平安人寿始终支持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建设,持续升级“产品+服务”战略,丰富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助力老龄金融发展。

中国平安这些年做了大量探索,构建一站式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实现“老人舒心、子女放心、管家专心”的“三心”服务,特别是在高端康养方面,构建了高品质的康养平台——臻颐年,以“专业让康养有品质”为理念,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高品质的康养方案。

东吴证券研究认为,伴随着灵活就业兴起以及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寿险行业过去粗放式的人力驱动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持续,转型及变革刻不容缓。长期来看,中国居民保障需求依然强劲,寿险行业面临的挑战并不会对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带来根本性的改变。

年,平安寿险持续推动“渠道+产品”改革战略落地。

在寿险改革的渠道方面,平安寿险深化代理人渠道改革转型,加强与平安银行的合作,同时积极探索社区网格化、下沉渠道等创新渠道,持续推动多渠道高质量发展。

在产品端,中国平安推出系列养老年金产品,可为客户养老阶段提供现金流,确定的养老金给付为老人享受高品质的康养、居家服务提供资金支持。针对老年阶段的护理需要,平安人寿还推出长期护理保险,兼顾轻度与重度护理状态下的保障,帮助客户实现“老有所护”。

随着百姓养老规划意识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养老迈向享老,平安如何破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