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你很有用的传染病知识 [复制链接]

1#

年,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病毒撞入人间,把人间搅得一片乱。

抗击疫情中国领先,赶跑病魔,在实现百年梦的路上,一路向前。

华夏文明,让世界刮目相看。中国自信,我们的前程一片灿烂。

周三医学科普讲座

传染病知识第一期

我国防控新冠疫情初战告捷,经验告诉我们,对传染病的防治研究及知识普及仍需加强,如探讨新冠病毒的源头;民众掌握传染病相关知识,或许也可以成为突发疫情的吹哨人,等等。

一、传染病知识简介

(一)、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如原虫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一般来说凡具有病原体且具有传播可能的疾病均可称为传染病,而我们平时所说的传染病是指法定管理传染病的病种(此为狭义的传染病)。这其中细菌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对人类危害尤其大,治疗也相对困难,未来发生发展也不好预测。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包括: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及感染后免疫。临床特征是病程发展具有规律性,包括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我国有着严格的传染病报告制度,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目前甲类传染病霍乱和鼠疫在我国基本消灭。乙类传染病有26种,有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狂犬病、病毒性肝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白喉、百日咳、新生儿破伤风、炭疽、布病、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痢疾、钩端螺旋体病、疟疾、血吸虫病、淋病、梅毒、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非典、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肺炎等。其中新冠肺炎、非典、肺炭疽病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很多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也已经明显下降或接近被消灭。丙类传染病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除霍乱和痢疾的感染性腹泻(如:造成流行的大肠杆菌性肠炎、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
  
   

在我国,虽然传染病已不再是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但是有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狂犬病、结核病、感染性腹泻等仍然广泛存在,对人民健康危害很大。而且,国内有可能发现新的传染病如年的非典、年突发的新冠病毒肺炎。国外新发现的传染病也可能传入我国,如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的艾滋病;近些年国外发生的埃博拉病毒感染,对我们也存在威胁,等等。因此,积极防控传染病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传染过程的表现

1、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人体的防御功能所清除。人体防御功能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决定的。

非特异性免疫就是人类先天具有的,不针对任何特定的病原体的一种免疫功能。如皮肤和黏膜可以阻挡病原体入侵人体,还有血脑屏障、胎盘屏障、体液中的免疫因子等。

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它是人体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一般是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才形成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淋巴细胞,并能与抗原起特异性反应。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隐性感染

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此为最常见的表现。

3、显性感染

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可引起临床表现的组织损伤和病理改变。

4、病原携带状态

其特点为不显示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从而在许多传染病中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5、潜伏性感染

指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这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等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如结核、单纯疱疹等。

(三)传染病流行要素: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发生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既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染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由外界环境中一种或多种因素组成。各种传染病有其各自的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有如下五种方式:

(1)呼吸道传播:病原体存在于空气的飞沫或气溶胶中,易感者吸入时获得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传播;还有麻疹、流感、肺结核病、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呼吸道传播的方式有经空气飞沫传播和气溶胶传播。

飞沫传播的距离大概是在一米以内,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在病人呼气、喷嚏、咳嗽时经口鼻排入环境,大的飞沫迅速降落到地面,小的飞沫在空气中短暂停留,局限于传染源周围。因此,经飞沫传播只能累及传染源周围的密切接触者。此种传播在人群聚集场合易发生。

经气溶胶传播,是飞沫在空中失去水分后,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飞沫核,以这种气溶胶的形式漂流到远处,在空气中存留的时间较飞沫长,因而增加了传播时间与机会。

经尘埃传播,含有病原体的较大的飞沫或分泌物落在地面,干燥后形成尘埃,易感者吸入后即可感染,如结核菌。

(2)消化道传播(经口传播):病原体污染食物、水源或食具,易感者通过进食获得感染。如霍乱、痢疾、伤寒等通过此方式传播。

(3)接触传播:易感者与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土壤接触时获得感染。如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等。伤口被污染有可能患破伤风,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也有可能获得感染,如:新冠肺炎、麻疹、流感手足口病等。

(4)虫媒传播:被病源体感染的吸血节肢动物叮咬所致,如:流行性出血热、疟疾、登革热、斑疹伤寒、鼠疫等。媒介传播的昆虫包括蟑螂、苍蝇、蚊子、跳蚤、蚂蚁等。

(5)血液、体液传播:病原体存在于携带者或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中,通过应用血制品、分娩或性交等传播。如乙型及丙型肝炎、艾滋病、疟疾,梅毒等。

有的传染病可以有多种传播途径,如疟疾可经虫媒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乙肝可以通过血液、体液、母婴传播。母婴传播属于垂直传播,其他途径传播统称为水平传播。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免疫力的人/群,称为易感者/群。他们都对该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若逢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则很容易发生该传染病流行。某些病后免疫力很巩固的传染病(如麻疹、水痘、流脑等),经过一次流行之后,需待几年,当易感者比例再次上升至一定水平时,才会发生另一次流行,这种现象称为传染病流行的周期性。我国有优越的社会制度和科技实力,坚持通过接种疫苗为人群主动免疫,尤其落实儿童免疫接种计划,使得一些传染病通过全民接种疫苗而被消灭,如天花、脊髓灰质炎;或接近被消灭如流脑、乙脑等。

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或保护易感人群就能有效防控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我国能迅速控制住这场新冠疫情,就是在这三个因素上采取了有效措施。同时,传染病流行过程本身又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新冠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充分体现了社会制度的优越。

二、传染病的治疗

治疗传染病的目的不仅是促进患者恢复,还是控制传染源,防止进一步传播。综合治疗原则包括一般治疗如隔离、护理、饮食等;对症治疗包括如降温、给氧、解痉止痛、抗惊厥、补液、纠正酸中毒等,以维护生命体征平稳。病原治疗也称特异性治疗,是针对病原体采取化学疗法、抗生素、血清疗法如破伤风抗毒素等。细菌性传染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病毒性传染病多数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采取对症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祖国医学按瘟疫范畴,结合发病季节、地域情况、个人体质等因素辩证论治,对调整患者各系统的机能有重要的作用。治则主要有解表、清热、清气、和解、补益、祛湿、通下等法。

治疗与护理、隔离、消毒并重。

三、传染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发现传染源要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及时报告。甲类传染病城镇要求发现后2小时内上报,农村要求6小时内。乙类传染病城镇要求6小时内上报,农村要求12小时内。丙类要求发现后24小时内。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虽然归类于乙类传染病,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报告、控制措施。

对传染病的接触者,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检疫措施并密切观察,同时接种疫苗预防。

尽可能地在人群中寻找检出病原携带者,如目前的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进行治疗、教育和必要的隔离观察。

若是动物传染源,对感染动物酌情治疗、宰杀或消灭,并进行消毒处理。

(二)切断传播途径

其主要措施包括隔离和消毒。

1、隔离:病人或病源携带者暂时与人群隔离,进行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并将分泌物、排泄物、用具等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根据传染病传播途径采取不同的隔离措施。

2、消毒: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广义的消毒包括消灭传播媒介在内,狭义的消毒是指消灭污染环境的病原体。消毒方法有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

(1)物理消毒法:有三种。

1)自然净化作用:自然净化作用是指利用日晒、雨淋、风吹、干燥、高温等自然因素进行消毒。室内经常通风换气,可以稀释或减少致病因子。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每日开窗2次以上,每次30分钟便可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

2)机械消毒法:冲洗、过滤、通风和抖动等都属于机械消毒法。这些方法虽不能杀灭病原体,但可以在短期内排除和减少病原体的存在。戴口罩就是过滤的一种形式,是目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而又简单的方法之一。

3)紫外线消毒法:将需要消毒的物品如衣服、被褥等曝晒于直射的阳光下。消毒的物品要铺开,经常翻动,让各个面都能晒到。一般每次暴晒4~6小时,连晒几天效果更好。对一般家庭而言,不建议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因为长期、大量接受紫外线可引发皮肤癌。

(2)化学消毒法:是指用化学消毒药物作用于微生物和病原体,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正常功能而死亡。

用84消毒液等含氯消毒剂按照(药品说明书)适当比例配制后进行地面、墙壁、用具等生活用品的喷雾、擦拭、浸泡等。但含氯消毒剂不能用于有颜色衣物,以免脱色。

75%酒精也可用于浸泡和擦拭用具等。

熏蒸法:室内消毒,每立方米加入福尔马林(甲醇)25~40毫升,高锰酸钾15~30克,两种药放在一起即产生气体,可达到消毒目的。人必须离开室内,关闭门窗12~24小时,消毒后打开门窗通风,对各种细菌及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都有效。流感期间,家庭可用食醋,每立方米5~10毫升,加水2~3倍,加热蒸发,熏蒸以预防。

(三)保护易感人群

1、搞好环境与个人卫生: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室内通风。搞好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防寒、情绪乐观既不恐慌又不心存侥幸,保持好的睡眠、平衡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出门;若出行应戴口罩、保持一米社交距离、见面不握手、不聚集、防扩散,注意饮食卫生、慎聚餐、公筷制,等等。

2、预防接种,通过注射疫苗产生抗体,抵御疾病,是目前防控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

细菌性传染病由于有了化学药物、抗生素及疫苗接种,许多疾病发病率已经明显减少。

由于人类对绝大多数病毒还没有发现和发明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所以病毒感染性传染病的治疗相对要困难得多。但人类不断针对新的疾病研发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病毒性疾病的发病并控制流行。我国研发的许多疫苗,包括新冠疫苗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是为国人健康保驾护航的有力武器。

疫苗接种原理:免疫接种,首先就是采取了病毒或者细菌的抗原,把这个抗原成分做成疫苗打入人体后,人体可以对这个疾病产生抗体,当这个疾病想侵袭人体的时候,人体已经产生了抗体来对抗这个病的病原体,人体就可免于患这个病。

接种新冠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控制新冠疫情的手段。目前,国产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通过化学等方法使新冠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同时保留能引起人体免疫应答特性,制备成疫苗。我国的新冠疫苗生产工艺稳定、质量标准可控、保护效果良好。民众踊跃接种疫苗,才能提高我们的群体免疫率,这不光是对自己保护,更是对整个国家的负责。

,

纵观人类传染病发生发展史,人类抗击传染病的经历,使我们认识到,人类对于不断出现的传染病还有待深入认识,甚至我们要做好人类与传染病长期共存的准备,但是,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防控传染的手段,人类的健康水平终将会不断提升。

抗击疫情,匹夫有责。特作此文,以供大众了解传染病知识。

(本文图片摘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杨德信男年生人。中共党员。黑龙江省巴彥县卫生老科协县二院专家门诊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国家级学术成果奖及地市级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内科急重症》主编(年黑龙江科技出版社)。年黑龙江省优秀老专家建议奖获得者,入选年哈尔滨关工委《五老风采》一书,1~4届哈尔滨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学术与科技成果交流会与会并论文入选者。入选《巴彥名人录》、《中国特色名医》等多部辞典。

医疗保健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