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世界各地吃土史喜欢吃土的古人,甚至吃 [复制链接]

1#

我们现在常常说“吃土”,是在夸张自嘲,囊中空空连饭钱都没了,那可不就得吃土了吗。“吃土”一词大规模流行和网络购物的盛行以及各家电商三不五时就有的购物节分不开关系,年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之际,因集中出现的疯狂购物活动,“吃土”一词从相对小众的文化圈子中走出,成为全民自嘲用语。但你知道吗?其实真正的“吃土”由来已早,而且世界各地都有,在某些地方甚至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可土怎么说都是不干净的,为什么好端端的要去吃土?吃了难道就没什么不好的后果吗?

吃土这一行为最早可以追溯到万年前最早的人类的“能人”身上,在赞比亚和坦桑尼亚边境的卡兰博瀑布发现了一处有着能人生活痕迹以及骸骨的遗址,考古学家挖在掘出的能人骸骨旁发现了一块白色黏土。几经研究也觉得这似乎不是什么做工具的原材料,反而上面有些痕迹是在表明这块黏土是用来吃的。据此,考古学家分析,这些热带地区气温高且湿气重非常容易滋生细菌和蚊虫,而细菌和蚊虫极易导致当时的人类腹泻和得疟疾,如果身体不够强壮很容易就会死亡。

当时还是非常原始的生活方式,人们不知道该怎么治病,于是就想当然认为只要吃了土,就能把疾病挡在身体外,于是大家就将吃土当作一种所谓的医疗手段,视之为灵丹妙药。其实吃土治腹泻是有依据的,但也不是什么土都行,像能人这种不加辨别的吃土显然是不可能治好腹泻的。

其次就是春天万物复苏,地上长出花花草草,早期人类朴素的认知中大地是万物生长的源泉,土就是生命力的象征,于是他们也自然而然认为吃土就能让大地的生机转嫁到自己身上。其实我国古代也有相应的朴素崇拜,大地之母后土娘娘就是诞生于母系社会自然崇拜中的土地与女性崇拜。

到了后来在欧洲大地上,也同样有人大肆鼓吹吃土说,这个人还不是什么神棍,而是对医学有着突出贡献的人。他就是生活在古希腊伯利克里时代的医师希波克拉底,他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是西方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誓言是一份有关医务道德的誓词,古代西方医生在开业时都要必须要宣读。20世纪中叶,世界医协大会又据此制定了国际医务人员道德规范。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竟然始终坚持着吃土能够治病的说法,什么溃疡、失血过多、淋病、肾病、眼疾等等都能治,同时他还给这套说法套上了宗教光环,让更多的人深信不疑。

按理来说这种无稽之谈应该很快被推翻,但事实却是直到文艺复兴,科学技术进步,人们才普遍认识到所谓的吃土治病是假的,这才转而放弃,去进行正规的药物治疗。不过希波克拉底在医学方面提出的许多东西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贡献。

不光是海外,中国吃土的历史也很长。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后土娘娘这种神话崇拜之下所诞生的吃土行为,还有就是到了饥荒年代人们不得不吃的观音土。观音土其实就是高岭土,又名膨土岩、斑脱石等,平常我们说的皂土、陶土、白泥其实也指的是它。

到了实在无粮可吃的地步,贫苦百姓就会四处寻找观音土来充饥,他们将观音土和野菜一起揉成一个团子,蒸熟,像吃窝窝头那样。这是一种非常时期的果腹办法,因为观音土本身并没有什么营养,所谓的饱腹感实际上对人体并无益处。因为不能消化,所以这种强行填入肠胃的东西会给人体带来巨大的伤害。

如果真的长期食用,结果就是在腹中越积越多,最后肚子硬得像石头,哪怕是真的找到粮食了也吃不下去,最后在一肚子土的情况下不是被胀死就是活活饿死。前面我们提到过吃土治腹泻,只和观音土有关,一种叫“蒙脱石散”的止泻药,利用的就是观音土涩肠的作用。不过这种效果只有观音土的主要成分蒙脱石有,其他一般的土是不行的。

其实到了现在,吃土依然存在在世界各地。比如喀麦隆、海地、阿根廷等地,吃土是一种日常。孕妇也会选择性吃土以补充一些营养。不过毕竟是现代社会,吃的大多数土其实是特色小吃。比如肯尼亚的市场上就在出售各种口味的食用泥土,甚至包括黑胡椒味的。坦桑尼亚的市场里也有使用红泥条,这对土的要求很高,一定要深埋地下的新鲜土壤,而且还得几次剔除杂质,最后还要高温杀菌。

中国河南也有特色小吃土馍,不过这用的土是可使用的白面土。这种小吃不但可以保存较长时间,而且营养丰富,《本草纲目》也有:“壁土拌炒,借土气助脾。”这样的记载。这种特色小吃早已成为文化的一部分,吃土反而成了独特的享受。

虽然现在绝大多数人都不用为了生存而吃土,但对那些少数的不得不吃土的人来说,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别说吃得有多好,连温饱都是一种遥远的追求。希望今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吃土的背后能完全从苦难和不幸变为幽默和调侃,作为特色小吃的“土”多一些,作为主食必需品的“土”少一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