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6.html原标题:参考人物|乔安娜·梵高-邦格尔:成就梵高的女人
参考消息网4月27日报道美国《纽约时报杂志》4月18日一期发表题为《成就梵高的女人》的文章,作者为塞尔·肖托,文章称,乔安娜·梵高-邦格尔通过将整个身心倾注到文森特·梵高身上,将他(及他的作品)推向全世界,她在让自己的青春时刻停驻,并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受到这一点。全文摘编如下:
年,22岁的荷兰女子乔安娜(又译约翰娜——本网注)·邦格尔与画家文森特·梵高的弟弟、巴黎知名画商提奥(又译特奥——本网注)相识。只见过两面后,他就请求乔安娜嫁给他。乔安娜在阿姆斯特丹有一份安稳的职业,是个英语老师。她不是爱冲动的人。她拒绝了提奥。
提奥没有放弃。乔安娜对文化情有独钟,渴望与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为伍,这正是提奥可以提供的。最终,他赢得了她的芳心。年,在他求婚一年半以后,她同意嫁给他。
短暂婚姻的遗产
新生活在她面前展开。提奥不仅是个画商,还走在时代前沿,培养对抗学院派冰冷现实主义画风的年轻画家。当时大多数画商不愿触碰印象派,但这些画家是提奥的客户与崇拜对象。
提奥总是滔滔不绝。有一个话题他说得最多。两人第一次见面,他就讲述了哥哥饱受折磨的绘画天赋,乔安娜听得津津有味。他们的公寓里堆满了文森特的画作。文森特在短暂的职业生涯中大多四处漂泊,他以惊人的速度作画,有时一天一幅,然后寄给提奥,希望他能找到买家。
结婚九个多月后,乔安娜生下儿子,他们叫这个男孩文森特。
提奥仰慕哥哥,但也为他烦恼。乔安娜闯入他的生活时,文森特的精神状况已经恶化。他冬天睡在户外,只为让肉体受苦;他酗酒、喝咖啡、抽烟,为的是让感官变得灵敏或麻木;他曾饱受淋病之苦,还停止洗澡,让牙齿烂掉。
一天,提奥收到的画作出现了风格变化。文森特对阿尔勒的夜空着了迷。他一心要画出这样的天空。文森特称画得“夸张”。《星夜》延续了他对现实主义的步步远离。提奥对这幅作品感到不安,他感觉到哥哥渐行渐远,而且知道买家可能理解不了。
年春,消息传来:文森特要来巴黎。乔安娜以为会见到一个虚弱的精神病患者。相反,眼前这个人焕发出勃勃生机。他出去买爱吃的橄榄,回来时坚持让提奥他俩尝一尝。提奥领他去婴儿房,乔安娜看到兄弟俩凝视睡在小床上的孩子,“两人都眼含热泪”。
打击接踵而至。提奥安排文森特住在巴黎北部一个村子里,希望顺势疗法能够改善哥哥的病情。几周后噩耗传来,文森特开枪击中了自己(有些传记作者对他自伤的说法表示怀疑)。提奥及时赶到,看着哥哥死去。他悲痛欲绝。文森特去世不到三个月,提奥的身体彻底垮了,最终在年1月辞世。
结婚21个月后,乔安娜孑然一身,震惊于命运的多舛,也震惊于那段生活留给她的东西:夫兄的大约幅油画和数百幅其他绘画作品。
资料图片“”19岁的文森特·梵高,这是已知唯一的梵高照片。(美国《纽约时报》网站)
“一切为了文森特”
兄弟俩去世时都很年轻,文森特37岁,提奥33岁,身为画家的兄长直到去世时仍寂寂无闻——提奥只卖出了哥哥为数不多的画作,看上去梵高的作品将永远存在于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然而现实中,他的名字、画作与故事为横扫全球的一个产业构筑了基础,他的知名度可以说超越了历史上其他任何一位画家。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乔安娜·梵高-邦格尔。她个子不高,经常陷入自我怀疑,没有艺术或经商背景,面对的是完全作为男性领地的艺术世界。关于她的完整故事直到最近才公之于众。直到这时,我们才知道梵高是如何成为梵高。
汉斯·勒伊滕在大学主修荷兰文学,辅修艺术史。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听说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想为梵高所有留存于世的封往来书信出版一部全新合集。年,他受聘成为研究人员,在接下来的15年里从事这项工作。
这个耗时超过梵高职业生涯时长的大工程最终造就了年出版的六卷本《梵高书信全集》。随之而来的是过去从未说清楚的一个问题:这个生前备受折磨的天才日后如何成为明星,甚至艺术史上最受爱戴的人物之一?
外界的确曾认为乔安娜·梵高-邦格尔对梵高的声名远播起到了作用,但作用不大——这样的推测似乎是基于性别歧视与常识两方面因素,因为她没有从事艺术品生意的背景。然而,在梵高兄弟之间以及与其他画家和画商往来的信件中,线索随处可见。勒伊滕开始有了自己的论断,他说:“我看到她就像结网的蜘蛛。她有一套策略。”
他知道,还有一样东西可以印证自己的论点,但是研究人员拿不到它,那就是乔安娜的日记。日记被禁止翻阅,直到年,勒伊滕请求乔安娜的孙子约翰·梵高准许自己查阅这本日记,最终约翰同意了他的请求。
年,勒伊滕开始为乔安娜写传记。十年后,《一切为了文森特》一书出版。加在一起,他把25年的时光,相当于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献给了这三个人。他说:“事实证明,没有乔安娜就没有梵高。”
资料图片:年,乔安娜抱着与提奥的儿子文森特。(美国《纽约时报》网站)
让世人理解梵高
提奥死后,乔安娜对未来感到迷茫。荷兰比瑟姆村的一个朋友建议她到那里开一家旅馆,她动了心。
搬到比瑟姆后,乔安娜几乎把所有墙面都挂上了梵高的画。后来被学术界视为梵高第一幅代表作的《吃土豆的人》就挂在壁炉上方。
接着,她确定了提奥留给她的两个职责。她在日记中写道:“除了把孩子养大成人,他还留给我另一项任务——文森特的作品,让它们被尽可能多的人看到、欣赏到。”
她没有接受过相关训练,只能从手头的东西做起。除了文森特的画作,她还继承了两兄弟的大量信件。寡居一年后,时刻与文森特的画及文字为伴的乔安娜顿悟:梵高的信件是他绘画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文森特的信件和画作似乎强化了乔安娜长久以来对于社会正义的信念。她认为自己是文森特笔下的“普通人”之一,她知道文森特认为他也是其中一员。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她在客房独自品味夫兄的信,听着外面狂风呼啸,不禁写下:“我感到非常悲凉——我第一次理解了他的感受。”
现在,她准备扮演文森特·梵高的代理人。她最先采取的行动是接近一位名叫扬·费特的艺术评论家。费特起初对文森特的作品不屑一顾,还贬低乔安娜的努力。他后来承认,起初被有些作品的“简单粗暴吓退”,觉得这些画“近乎粗俗”。
她交给费特一个信封,里面装满文森特的信件,鼓励他也通过这些信来理解画作。
她在写给费特的信中说:“我阅读这些信件——不仅是用我的头脑——还深入整个灵魂。我一读再读,直到文森特仿佛就站在我的面前。”
他听进去了,改变了先前的看法。他是最早撰文表示欣赏梵高的评论家之一。这位评论家写道:“一旦领悟了他的美,我就能接受他的全部。”
乔安娜去找颇具影响力的画家里哈德·罗兰·霍尔斯特,想让他帮忙推广文森特的画,过程也不顺利。她肯定是缠住他不放,因为罗兰·霍尔斯特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梵高夫人很有魅力,但当有人狂热吹捧他们不了解的事物时,着实令人恼火。”他最终也转变了态度,还帮助乔安娜在年12月在阿姆斯特丹筹办了文森特的首次个人画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时坚决反对合二为一地看待梵高的生活与作品的评论家都让步了。当他们看着梵高的画作时,看到的不只是作品本身,还有画家经历的困苦与磨难。他们将画与画家融为一体,看到了乔安娜想让他们看到的东西。
资料图片:32岁的提奥·梵高(美国《纽约时报》网站)
用一生造就梵高
乔安娜当过外语老师,懂法语、德语和英语,在她试图扩大与外界的接触时,这样的能力派上了用场。
年,乔安娜在斯泰德莱克博物馆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画展,那是阿姆斯特丹首屈一指的现代艺术展。她认为是时候让梵高盛大出场了。她没有将组织画展的工作交给别人,一切亲力亲为。最终的结果是向观众展示了梵高的件作品,成为规模最大的一次梵高画展,至今没有被超越。
这次画展巩固了梵高作为现代绘画史上举足轻重人物的声望。随后几个月,梵高作品的售价涨了两三倍。
年,54岁的乔安娜在继续将文森特推向全世界时遇到了最大挑战。尽管她在欧洲取得了巨大成功,不过保守拘谨的美国社会还无法欣赏梵高的作品。于是她搬到纽约,一心要改变这种局面。
开始时并不顺利。乔安娜写信给画展筹办人纽曼·埃默森·蒙特罗斯:“我以为美国人的艺术品位已经有了足够的提升,能够欣赏梵高的作品,看来我错了。”她最终在蒙特罗斯位于第五大道的画廊安排了一次梵高画展。随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主题为“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绘画”的展览,乔安娜拿出四件梵高的作品参展。
与此同时,乔安娜依然认为,文森特写给提奥的信会让美国人了解他的内心。用英语发表这些信件成为她最后一个伟大目标。
这是与时间赛跑,因为乔安娜的健康每况愈下,她患上了帕金森病。在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她的执念反而愈发强烈。她于年去世,享年63岁。两年后,英文版梵高书信集首次面世。
乔安娜还采取了一个举动致敬梵高兄弟。在生命最后阶段,乔安娜安排将提奥的骸骨从墓地掘出,重新安葬在文森特墓旁。她像将军一样指挥若定,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汉斯·勒伊滕说:“她想让他们永远在一起。”
人们不禁要问,她为什么将自己的人生与梵高的事业捆绑在一起,终生都在做这件事?当然,她对文森特的天赋笃信不疑,满足提奥心愿的渴望也无比强烈。
不过,人的行为还有更小、更简单的动机。乔安娜与提奥共同生活的21个月是她最热烈的一段人生。通过将整个身心倾注到文森特·梵高身上,将他推向全世界,她在让自己的青春时刻停驻,并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受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