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界面新闻特约撰稿人蔡木子
迈克尔·格林斯通(MichaelGreenstone)有一个非常“绿”的名字。他在全球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领域享有盛誉,并影响了全球的政策,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评估和分析改善环境质量和新能源替代的社会成本。
格林斯通是芝加哥大学米尔顿·弗里德曼经济学院和哈里斯学院的杰出服务教授,也是贝克·弗里德曼研究所和跨学科能源政策研究所的主任。他之前曾担任奥巴马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首席经济学家,在那里他共同领导了美国政府低碳社会的发展。在来到芝加哥大学之前,格林斯通是麻省理工学院环境经济学教授,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我最喜欢吃成都菜!越辣越好!”10月24,在芝加哥大学毗邻宏伟的洛克菲勒礼拜堂的办公室里,格林斯通接受了笔者的专访。他对中国的环境问题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并创办了芝加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中国中心。格林斯通热情地给笔者介绍芝加哥城里好吃的中餐馆子,他的两个女儿都学习了5年以上的中文。
格林斯通是中国空气质量改善的见证者。他创造了AQLI(AirQualityLifeIndex)空气质量寿命指数,并通过分布在中国的多个监测点,跟踪了中国空气质量从年到年之间的变化,并从中解读了空气质量变化对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的影响;格林斯通也是促进碳减排的践行者,他创办了非盈利组织ClimateVault气候保险库,让普通人可以从受监管的市场购买碳污染许可证并将其锁定在保险库中。每一份许可证,会促使排放二氧化碳的部门或公司减排2吨。
身为芝加哥经济学派的门徒,格林斯通笃信市场的力量。但在环境问题上,他又深深地感受到市场机制的失灵。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议题时,应该如何用好市场机制和政策刺激“两只手”?如何寻找一条成本更低的新能源改造道路?如何评价一项环境经济政策的优劣?格林斯通在访谈中分享了自己的洞察。
02:57
十年内人均预期寿命增加两年
“中国治污的成果是史无前例的!”
笔者:今年夏天,您和您的团队公布了一项振奋人心的研究成果:中国在7年间减少的空气污染与美国在0年间减少的空气污染相当,甚至能够提高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能否给我们简单讲讲这项研究中最有趣的发现?
格林斯通:是的,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有了惊人的发现。中国在年开始对大气污染“宣战”,根据我们的研究测量,到年时,中国的空气污染水平下降了40%,北京市则下降了约50%。在中国的大多数地区,污染已经下降到了近二十多年未见的水平。正是由于这些改善,中国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增加了两年,北京居民的预期寿命则增加了四年。
据我所知,这种空气污染水平的下降速度和幅度是史无前例的!我不知道还有另一个任何国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我们的研究是基于卫星数据的,然后把它转化成了对人均寿命的影响。如果一项政策能让这个国家的人均寿命增加2年,这可能就是过去几十年里最重要的政策之一了。
笔者:您为何对中国的环境问题如此感兴趣?
格林斯通:我都数不清我去中国的次数了,可能介于10次与15次之间,第一次去应该是在8年奥运会之后。具体到我的研究方向,是关于能源和环境的问题。事实上,所有社会和国家目前所面临的都是全球普遍性的能源挑战——社会正试图在获得廉价、可靠的能源与不造成破坏性的气候变化之间寻求平衡。每个社会都必须找到自己的方式来平衡这些目标。我认为,可能没有什么比中国在做什么、中国如何努力这样做更有趣的了。作为一个取得了如此巨大经济收益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我们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