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http://www.bdfyy999.com/m/来源:慧保天下编者按回顾年的财险业,新冠疫情、车险综改成为左右行业保费走势最重要的两大因素,新冠疫情下,保费增速先是快速下滑,之后又逐步回升,9月车险综改落地,保费增速又开始应声而降。由于财务数据具有滞后性,可能至少要到年,车险综改的影响才能真正显现,但一些深层次的影响已经开始,例如车险保费下滑,倒逼险企加码非车险,非车险综合成本率不断走高……展望年的财险业,车险综改的影响仍将持续,财险业经营业绩或步入低谷,但长期仍具韧性,机遇前所未有。回顾:两大拐点年,财险行业在新冠疫情和车险综改影响下,发展经历起伏,但总体保持稳健运行。车险增速在综改后显著回落,非车险成为支撑行业增长的主要因素。承保出现行业性亏损,主体加快转型,市场格局呈现多极变化。同时,积极因素在持续增强,行业新领域拓展加快,产品服务全面升级,科技赋能持续深入,改革发展取得新成绩。(一)保费增速起伏,新冠疫情、车险综改带来两大拐点年,我国财险业保费收入达到1.36万亿元,同比增长4.3%左右,在复杂多变的环境形势下,保持了稳定增长。新冠疫情和车险综改成为影响财险业发展的两件大事,带来行业增长的两个拐点。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国,行业增长陷入低谷,2月份行业增速降至0.62%。随着国家出台有力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国民保险意识增强,行业增速稳步回升,至9月份达到全年峰值(8.43%)。9月19日车险综改实施,车险保费充足度下降,行业增长逐月放缓,至年底增速降至4%水平,较三季度回落4个百分点左右。图年及年财险业保费增速(二)车险综改影响显著,商业险降幅达25%左右,小额案件报案率明显提升车险全年实现保费收入约亿元,同比增长0.7%左右。车险综合改革对行业发展和主体经营行为产生深远影响:从改革后市场运行看,车险保费充足度快速下降,10-12月单月保费均呈负增长,其中,商业险降幅约在25%左右,交强险略有下滑;客户行为出现变化,受保费下降和NCD规则变化影响,客户小额案件报案率明显提升,车险出险率、已报告案均赔款出现上升;市场在改革初期仍能维持理性,但近期竞争开始加剧,部分地区费用水平出现反弹。同时,我们也看到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消费者获得更多优惠,90%客户年缴保费下降,车均保费由元/辆下降至元/辆,其中保费下降幅度超过30%的客户达69%;定价与风险更加匹配,有10%左右不同车型的保费有所上升;市场主体经营策略动态调整更加敏捷,管理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车险综改的影响绝非一时一隅,而是推动整个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因此,监管的改革决心仍然坚定,市场管控将持续加强。表:年8月-12月各单月行业车险保费增速情况(三)非车险支撑行业增长,预计贡献行业90%增量,健康险成第一大非车险种行业发展动能发生明显转换,非车险成为支撑财险业增长的主要因素,新领域、新风口正在形成。年,预计财险业非车险保费收入达到亿元,同比增长10.6%左右,贡献行业整体增量的约90%,尤其是疫情期间,非车险增速不降反升,成为行业保持稳健发展的重要支点。健康险在疫情后呈爆发式增长,全年增速超过30%,业务规模过千亿,成为第一大非车险险种。百万医疗、惠民保、重疾险等快速铺开,预计覆盖客群数量合计超过4亿人,产品服务形态和生态圈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农险、责任险政策环境良好,新领域创新活跃,增速达到20%左右,在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六稳”“六保”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据统计,年中央部委先后出台了近百份明确提到“保险”的政策,多集中在责任险、农险领域。财产险保持平稳发展,保证险负增长。图2:年财险业车险和非车险增速(四)预计全年综合成本率超%,车险保持承保盈利,非车险不容乐观年,财险行业承保成本总体呈上升趋势,预计全年综合成本率超过%。从全年趋势看,一季度因疫情影响生产和出行,行业综合成本率降至较低水平;4月份,行业综合成本率由降转升,随后保持上升趋势;8月份出现行业性承保亏损,随后亏损幅度逐月扩大。分险种看,车险保持承保盈利,但非车险盈利情况不容乐观,其中,传统财产险和政策性业务竞争加剧,信用保证险虽持续压缩风险敞口,但仍亏损严重,健康险成本隐忧开始显现。(五)市场格局呈现多极变化,老三家市场份额下滑,中型主体效益承压,小主体加速转型年的新冠疫情,激发了个人健康险保障需求,也加速了行业的线上化进程,部分互联网主体依托线上渠道和年轻人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众安财险进入市场前十,泰康在线增速90%,行业第一。老三家市场集中度虽同比有所下降,但优势仍显著。年,老三家市场份额合计仍超过63%。中小主体经营压力明显增大,业务发展在综改后呈现分化,国寿财险、中华联合增速保持8%以上。行业承保利润仍高度集中于头部企业,中型主体在改革和竞争中普遍效益承压,小主体加快转型调整,承保盈利呈现一定差异。同时,随着进一步深化保险业对外开放,外资财险公司变化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