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注定平庸的新华保险经营市场化不足产品定价 [复制链接]

1#

虽然过去两年在业务转型上颇有成效,但展望未来三年的业务发展期,新华保险可能无法让投资者期待太多。

新华保险一度曾经是行业的领先者,凭借近亿元的保费规模,这家公司在国内寿险公司中一度“坐三望二”,彼时恰好是年。如今五年时间过去了,新华保险的保费规模还大致停留在这个水平上。

保费规模止步不前,很大程度上源于这家保险公司大力寻求业务转型。历经两年,新华保险在业务结构上已脱胎换骨,由原来依赖银保渠道以及分红险等,转向代理人渠道和传统寿险以及健康险,“保障”取代了“理财”。

现在来看,新华保险已经很难成为市场的引领者了。财报显示,新华保险年实现保费亿元,同比下滑2.9%;实现净利润54亿元,同比增长8.9%。仅以保费规模算,新华保险的的这一数据只能在全国寿险公司中排名第7。

进一步分析发现,新华保险年的年报数据已经透露出,这家公司过去为外界称道的业务转型,目前已经尽显疲态。界面新闻分析认为,包括市场化水平不够,产品定价能力不足以及竞争对手的挤压,将最终导致新华保险趋于平庸。

一、财务数据透露的疲态

在过去两年中,新华保险砍掉其原本极其仰赖的银保渠道,并基本放弃趸交业务,从而把业务一心一意回归保险本源,力促业务转型。

银保渠道业务发展好的时候(以年数据为例),这一渠道为新华保险贡献的业务收入最高超过了50%。而按照险种进行划分,带有浓厚理财性质的分红型保险贡献公司超过90%的保费收入。

反观年的数据,银保渠道贡献保费收入不足20%;更大规模的保费收入,则是通过个险(代理人)渠道予以完成。

银保渠道由于销售产品结构较为单一,适合银行柜面直接销售;真正带有保障内容的保险产品,由于产品本身的复杂性,则更加适合通过代理人渠道予以完成。从保险回归本源的角度来看,新华保险上述业务结构上的积极变化值得肯定。

然而,还是不得不承认,新华保险的业务出现问题了。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这张图表大致反映了新华保险过去几年的保费增长总体很不理想。年同比下滑接近3%。尽管新华保险将-年定义为业务转型期,但是进一步拆分会发现,问题不小。由于个险渠道的保费收入最能体现新华保险转型效果,我们比较截至年12月31日过去四个半年度个险渠道首年保费收入和增长情况,如下表:

在年上半年期交保费井喷以后,新华保险保费增长直线下坠。反映在二级市场上,新华保险的股价在去年11月达到73元的历史最高点后,一路下滑。最新交易日的股价为46.02元,下跌超过35%。

一直在下滑的保费增速连中央汇金都坐不住了。据东北证券的一份研报,新华保险的大股东中央汇金对公司保费收入增速有一定要求。因此,新华保险在去年提出了开门红期间要取得15%的业绩增速目标。

不过,这一增速目标远没有实现,新华保险实际今年1-2月保费增速仅为7.91%,其中,1月为10%。1月的开门红过后,由于营销员激励减少,2月保费数据几乎与去年持平,增长不到3个百分点。

这与大型险企,尤其中国平安的走势发生了显著背离。中国平安1-2月数据总体持平,显示其保费增长并未因开门红产品而过大波动,但增速明显高于新华保险。看一下两家公司1月和2月当月数据。

通常来说,开门红对于一家保险公司保费规模的影响不容小觑。从上一年10月以后,保险公司就会针对下一年度尤其1月的产品进行重点布局,包括产品设计、营销员培训、营销员激励机制等提前制定营销方案,准备极其充分。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新华保险年的开门红业务数据让市场大跌眼镜。糟糕的数据让二级市场投资者失望。今年2月公布1月开门红数据后,新华保险A股股价大跌近10%;1-2月保费数据公布后,股价大跌近3%。新华保险H股股价年初以来亦在不断下跌。

相关数据也直接反映了销售疲软。如果把首年期交业务与续期业务结合起来思考,得到的结论会更为直观。

我们知道,续期业务的来源在于期交业务。换句话说,期交业务构成续期,以及整体保费增长的根本动力。所以,从上图可以看出一个很明显的现象,随着首年期交保费增长,续期保费也在增长,只是时间上续期保费的变化趋势要延迟1个年度。这就意味着当新华保险的首年期交业务出现停滞的时候,投资者就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