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新单保费整体呈现前高后低态势
随着中报即将陆续出炉,高开低走的上半年令人忐忑之余,更担心下半年能否回暖。
今年前5个月,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五家寿险公司合计实现原保费收入.1亿元,同比增长1.15%。
相比前4个月,五大上市险企寿险业务前5个月增速呈持续放缓趋势,并延续此前的“三升两降”分化态势。前5个月,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亿元、.6亿元、.7亿元、.7亿元、.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49%、-4.19%、4.04%、4.63%、-7.39%。
从数据看,上半年新单保费整体呈现前高后低态势,并没有出现此前预期的疫情后修复性增长境况。
国泰君安分析师认为,其背后原因是在互联网互助类产品、惠民保等教育影响下客户对保险保障的认知水平不断提升,而保险公司延续的粗放式人力发展模式下代理人的销售能力不足以满足客户提升的需求,从而导致供需错配,代理人销售难度加大。
年初的高开即上市险企新单快速增长,是因为各家险企去年提前启动开门红,销售时间线拉得更长,再加上新老重疾切换,使得1月新单保费持续增长。然而自2月下旬起,各家保险公司新单增速就开始明显趋缓,呈现低走态势。
上半年新单保费增速预计太保夺冠
目前各家险企中报尚未出炉,但国泰君安分析师预计,在基数、产品策略和战略差异的影响下,年上半年上市险企新单保费增长或有所分化,预计各家公司新单保费增速排序分别为:中国太保友邦保险新华保险中国太平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
这样的排名有其背后的逻辑成因:
一是太保寿险得益于开门红启动较早、改变产品策略通过中期年金、两全险等以量补价,以及重启银保渠道带来增量业务,预计上半年新单增速大幅领先同业;
二是友邦保险得益于渠道人力质量普遍较高,在客户认知水平提升背景下能够满足较好满足客户需求,除中国香港地区因疫情限制中国内地访客的销售外,其余地区的新单业务预计明显较疫情前有恢复性增长;
三是新华保险得益于高预定利率的年金险“惠添富”在银保渠道销售,上半年银保业务“以趸促期”效果显著,预计在个险新单面临增长压力的背景下带动总新单实现小幅正增长;
四是中国太平年同期极低基数,同时年上半年主动压缩低价值银保业务,预计上半年新单能够实现小幅正增长;
五是中国平安在年开门红个险新单低基数影响下,预计上半年个险新单仍能实现小幅正增长,但20年同期银保基数相对较高,银保业务的增长压力较大,预计21年上半年总新单与20年同期持平。截至年5月末,公司累计个险新单4.5%,累计团险新单-14.3%,累计新单1.5%;
六是中国人寿在年开门红高基数影响下,预计年上半年新单负增长压力较大;
七是中国人保受制于转型过程中大幅降低价值趸交和银保业务,预计年上半年新单表现同业最弱。
新业务价值增速方面太平和友邦正增长
在健康险供需错配影响下,重疾险销售难度加大,预计上市险企年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增速总体承压,环比一季度或进一步下行。
分析师预计太平人寿和友邦保险是上市险企中能够实现上半年新业务价值正增长两家公司。
具体来看,得益于去年同期极低基数,预计太平人寿新业务价值增速同比增长25.0%;友邦保险得益于代理人队伍素质高,能够满足客户需求,新重疾销售难度小于其余同业,预计新业务价值增速同比增长15.0%;太保寿险年金和两全推动新单快速增长,但新业务价值率同比明显下滑,预计其新业务价值小幅负增长,为-2.0%;新华保险银保快速增长而个险整体承压,预计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3.0%;平安寿险个险人力下滑背景下重疾销售压力提升,同时缩减低价值银保业务规模,预计新业务价值增速同比下降8.0%;人保寿险和中国人寿受制于新单增速快速下滑,预计新业务价值增速压力最大,分别下降18.0%和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