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8634.html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专访广东建工集团董事长张育民:大建筑业的创新驱动与绿色升级
建筑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一部人类发展史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建筑发展史。
从手工到工业化再到信息化,中国的建筑业正以空前的规模急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十四五”期间,国内建筑市场将从中速增长期进入中低速发展期,但中国仍将拥有全球最大的建设规模。根据《全球建筑业》报告的预测,中国的建筑业在“十四五”期间将以4.8%左右的速度增长,存在结构性增长空间。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年,是全省建筑行业龙头企业。年1月,省属建筑工程板块企业实施重组改革,原建工集团与原水电集团合并重组为新的建工集团。围绕“大建筑业”的产业定位,建工集团打造集“建筑设计、技术研发、投资开发、施工建造、运营维护”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努力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型城市建设综合服务运营商和建筑行业的区域龙头企业,成为广东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和重大建设项目的承担者和主力军。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对话董事长张育民,讲述如何推进创新驱动与绿色升级,实现大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引领建筑业的升级
南方财经:建工集团在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研发机构设立、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等方面有哪些创新亮点?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育民:近年来,随着以大数据、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兴起,及国家“双循环”、“双碳”战略的实施,建筑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工业化、绿色化、生态化已成趋势,传统建筑行业正逐步走向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变革生产方式、以智能化驱动产业升级、以数字化推动全面转型、以绿色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创新发展之路。广东作为全国建筑业强省大省相继发布了系列政策文件,在推动广东建筑市场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也对省内建筑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建筑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建工集团作为省属建筑龙头企业,一直以来紧紧围绕建筑主业开展科技创新,坚持以科技创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既是集团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集团巩固省属建筑龙头企业地位、引领省内建筑业发展、加快能力提升和转型升级、抢抓建筑行业新发展机遇、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客观需要,对于推动集团高质量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亮点:第一,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为进一步贴合全省建筑业科研创新需求和方向,集团不断加强和完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建设,增强对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和资源配置的引领作用,将“研发机构全覆盖”列入各级“党委工程”和“一把手”工程,通过制定出台集团“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明确集团科技创新重点方向、主要目标和实施路径,聚焦主业不断推进房建工程、市政工程、高层建筑、水利工程等传统领域的新技术更迭,并结合集团各专业板块实际,全力促进清洁能源、机电安装、盾构工程、地下空间、绿色建造、检验检测技术研发等专业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创新,突出以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企业核心技术及其他超前技术为研发工作的主要方向,持续完善集团科研体系、核心技术研发体系、新技术应用体系及科技创新考核体系,修订完善科技创新专项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管理等多项制度,为集团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第二,着力攻破建筑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超前技术难题。如集团参与的省重点领域研发课题《建筑结构中大宗工程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目前已结合工程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果,将极大促进废弃混凝土、工程产出土等大宗工程废弃物的回收与资源化利用,推动建筑工程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下属企业也掌握不少业内核心技术:例如,华隧建设集团的盾构施工技术和设备制造技术持续更新迭代,在盾构行业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并逐步拓展了微扰动双模盾构技术的应用市场;基础集团在复杂环境下的超长距离顶管、大坡度矩形顶管、沉井综合助沉等技术行业领先,并持续保持在超长距离、硬岩、三维曲线等方面超前研发,不断拓展顶管技术应用场景;粤水电自主研发的大直径钢管制造、运输、对接、防腐等智能化施工技术,不断突破珠三角水资源配置等水利工程月掘进最好纪录;广东一建研究的“浅埋地铁上盖超大跨度弧形斜交连体钢连廊整体提升技术”解决了建筑施工作业“超大跨度”“大吨位”“复杂斜交连体”“浅埋地铁”及“减隔震”等技术难题成为行业领先水平;建科院三维激光路面检测技术设备及特大型多功能幕墙检测箱体等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在建材智能化检验、抗渗实验、生态环保、人居环境、建筑消防、安全技术等系列领域建成国内一流检测检验实验室,打造了国内首台5G智能检测车和“智能防疫通道”并成功投入市场,高质量建设省安管中心、省科创中心、省垃圾分类中心、省人居环境中心等四大省级科技服务平台,等等。通过持续深入拓展和更新迭代主业核心技术,建工集团将技术创新能力不断转化为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逐步巩固升级建筑及建筑关联产业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为企业高质量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第三,着力引进一批高精尖研发团队。集团通过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方案》,自年以来共引进了院士、博士后、学科带头人及其团队近60人。未来,建工集团将持续加大对建筑产业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及培养力度,着力以市场化方式精准引才、靶向引才,持续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人才的评价体系和激励分配机制,多措并举加快形成人才虹吸效应,为集团实现“双千亿”目标和冲刺“世界强”提供更强大的人才支撑。
第四,强化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立项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自重组以来,建工集团组织科技创新立项共计项,其中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立项共计51项;共荣获了鲁班奖8项、詹天佑奖7项、省科技进步奖10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16项、发明专利项、实用新型专利项,科技创新实力和成果数量稳步攀升。与此同时,集团积极引导下属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工程施工生产一线,加速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成经济效益,为集团高质量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第五,推动主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截至目前,集团共有国家绿色建筑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省绿色建设发展研究中心等工程研究中心12个、企业技术中心9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博士工作站1个、高新技术企业共33家,实现了主业研发机构全覆盖。特别是从制度上将科技创新专项投入由原来的万元提高到万元,并且在年集团研发投入总额达到20.07亿元,研发投入占比提高到了3.01%,较重组前年的1.01%提高了2倍以上,研发水平和科研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第六,突破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集团大力推进以需求为导向的市场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如:集团下属粤水电勘测设计院与华隧威公司积极探索国有科技型企业岗位分红;所属建科院实现工资总额和经济效益、科技成果等联动指标挂钩的收入分配机制,并创新跟投模式,试点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所属华隧集团深化职级体系应用,构建基于个人能力为衡量基准的人员评价体系,创新性推出积分准入机制,等等,充分调动了科技创新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了企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广东建工集团自主研制的国际领先的三维智能激光检测车
治理创新打造世界一流的现代化企业
南方财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建工集团在这方面有哪些改革进阶的做法?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育民:自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建工集团牢牢把握国企改革正确方向,紧紧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力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超额完成国企改革年度任务,企业发展动力、活力和效率得到进一步激发与释放。主要做法:
一是坚定不移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现治理之变。建工集团全面落实各级企业把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集团党委及所属二三级企业党委均结合实际制订了本单位党委决定事项清单和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落实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28户子企业在持续规范董事会建设基础上,提前完成外部董事占多数目标,并根据专业特长、岗位履历等特点配强集团所属专兼职外部董事队伍,畅通专职外部董事与现职负责人双向交流通道,截至目前,集团已向子企业委派专职外部董事11名,兼职外部董事24名,发挥外部董事为任职企业提供业务指导、专业支撑、信息互通等功能,保障各子企业董事会充分发挥“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作用。
二是坚定不移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实现活力之变。一方面,建工集团做深做实做细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如期完成集团、各级子企业和分公司共户、名经理层%全覆盖签订契约目标。另一方面,坚持把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作为提升活力效率的关键和抓手,紧盯“三能”下狠功夫、啃硬骨头,全集团竞争上岗人,年以来不胜任退出部门正副职24人、岗位员工名。并且全覆盖推行全员业绩考核,坚持考核与薪酬兑现直接挂钩,推动建立专项奖励、增量奖励、岗位分红和中长期激励机制,其中二级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考核兑现薪酬差距达3倍。此外,有下属“双百行动企业”华隧建设集团相关骨干人员近两年通过超额利润分享兑现增量奖余万元,考核结果优秀和较差的项目经理年收入差距达2.5倍,同一名项目经理根据因项目效益及考核结果的不同,年薪浮动了18%。
三是坚定不移推动授权放权,实现效率之变。集团及下属子企业积极推进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通过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结合企业实际对经理层开展差异化、精准化授权放权,赋予经理层更充分的自主经营权,引导经理层主动承担更大责任。如集团对子企业的部分经营事项开展合理授权放权,为子企业公司治理运作决策预留充足空间;放宽二级企业领导班子成员薪酬分配审核权限,由本企业董事会进行年度考核;授放二级企业部门职能和人员选配方案的审批权限,由原报批程序改为报集团公司备案;授放部分集团总部资质承接工程相关合同业务审核管理和审定权限等,在保证决策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整体决策效率。此外,集团对于“双百行动企业”华隧建设集团、“科改示范企业”建科院及上市公司粤水电等股权多元化企业,在投资、经营等方面授予更大的自主权限,充分激活混合所有制企业优势活力,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广东建工集团举办项目经理履约能力提升培训班
国有资本集中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南方财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要求,积极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服务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加快不具备竞争优势、缺乏发展潜力的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剥离,抓好无效资产、低效资产处置。建工集团在这方面有哪些改革举措和积极作为?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育民:建工集团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和重大建设项目的承担者和主力军定位,以市场形势和国家政策为导向,聚焦主责主业优化布局、强链补链,全面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成我省“投融建管营”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新型城乡建设综合服务运营商和建筑行业龙头企业。具体举措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周密部署“燎原计划”,在深化区域合作和优化产业布局方面率先破局。集团充分发挥工程建设全产业链优势,全面实施“燎原计划”区域合作,联动省内各地市共享建工品牌、资源、技术和管理,通过与地市合资设立平台公司,推动产业链合作,形成以区域合作公司为基点、立足地市覆盖全省、推动区域经济和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新格局,通过充分参与当地建筑产业体系建设、赋能区域重点项目投融资、支撑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在建筑工程领域为我省区域协调发展发挥综合性、系统性、带动性功能作用。目前集团已和省内12个地市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共计成立各类合资、全资区域公司18家,区域经营累计新签合同额已过百亿,切实促进区域合作共赢。今年,集团在原有成果基础上升级打造“燎原计划”2.0版本,将与各地市合作范围从工程建设延伸至建筑科研、咨询策划、规划、勘察、设计、监理、建筑技术服务、检验检测以及后期的运营维护等环节,同时还将积极推动清洁能源投资开发、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以及建筑工业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投资等,在区域建筑业发展中与建筑施工形成互为支撑的有机整体。因“燎原计划”区域合作经营模式成效显著,该模式成功入选广东省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提升创建行动标杆项目名单,为企业改革创新提供了先进经验。
第二,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发挥投资效能,聚焦主责主业强链补链。集团积极布局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以基础设施、绿色建筑、清洁能源、建筑材料、新城镇化等作为主要投资方向,同时在装备制造、医疗健康养老、安全应急与环保等领域加大布局,并通过合伙制、股权投资、财务投资及其他战略合作方式打通上下游建筑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延伸。近三年来,集团累计完成城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垦造水田、清洁能源、国家储备林、房地产等项目总投资约亿元,其中不乏各类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如投资5亿元与中铁装备集团合作生产建设轨道交通盾构机装备;投资2.9亿元在阳江生产制造海上风电塔筒装备;投资3.4亿元在广医院凤凰城院区项目;投资9.3亿元在韶关南雄、梅州建设广东首批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建成投产及运营清洁能源项目总装机规模万千瓦,等等,不断培育壮大了集团新兴业务,在强链补链的同时推动主业高质量快速发展,提升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优化结构布局,统筹资源配置,利用资本运作助推提档升级。自重组以来,建工集团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的定位、目标和思路,坚持聚焦“大建筑”主业,在完成总部整合重组的基础上,系统梳理集团各类板块资源,同步系统部署谋划推进下属单位的整合重组,借助二三级企业专业化整合和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单位等工作契机,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总承包、物业、设计、检验检测和监理、装饰以及医疗健康等多个专业板块整合重组,同时累计完成35项低效无效资产退出工作,收回资金超2.76亿元,全面完成13户“小升规”任务,有效提高了国有资本运营和配置效率。此外,集团的建筑施工业务资产证券化和建科院IPO上市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打造“广东建工”和“建科院”两个上市平台指日可待,这将推动集团产业发展与金融资本的深入融合,助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广东建工集团与佛山南海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双碳行动推动绿色发展
南方财经:在双碳目标下,建工集团如何推进产业结构绿色升级,积极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统筹推进“全生态”治理,建设绿色发展标杆企业,从而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育民:在“双碳”背景下,建工集团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主业优势和建筑科研机构平台作用,通过大力推进绿色科技创新、全面统筹清洁能源布局、高质量完成生态项目建设等方式,积极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多领域、深层次地服务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大局,重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掌握绿色建筑核心技术。近年来,建筑业绿色化、智慧化、数字化、工业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建工集团不断加大绿色建筑核心科技研发投入,全力巩固技术优势和研发新的科技成果。从研发认证层面看,集团所属建科院是华南地区首家具有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资质的认证机构,也是全国绿色产品和绿色建材认证资质涵盖范围最全的认证机构之一,具备国家绿色建筑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级CMA及CNAS等核心资源;此外,拥有省绿色建设发展研究中心、省生活垃圾分类技术研究中心、省亚热带建筑技术公共实验室、省节能建材重点科研基地等绿色建设科研平台,大力推动绿色建筑核心技术研发并为广东绿色低碳发展发挥了核心智库作用。从技术支持层面看,建科院作为广东省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体系研究团队中建筑领域的唯一单位,先后承接了省建筑领域碳达峰方案研究、省建筑碳排放指标研究、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四五规划、省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路径研究等重大研究课题,还承接了广州、佛山、珠海、惠州、湛江等地的建筑碳达峰方案研究,为各地政府双碳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此外,累计完成绿色建筑、低能耗建筑等工程技术服务余项,包括了如广州东塔、广州新电视塔、深圳证券交易所营运中心、深圳基金大厦、珠海横琴总部大厦等众多地标性建筑的绿色建筑技术服务。从项目实践层面看,集团所属建远公司大力发展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着力研发装配式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自成立以来累计承接订单量约10亿元,承建的多个项目获广东省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荣誉。
第二,全面统筹优化布局,加大清洁能源投资开发力度。建工集团长期以来深耕清洁能源投资开发建设,所属粤水电涉足清洁能源投资至今已有15年,在水电、风电、光伏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投资运营经验。在国家“双碳”背景下,集团进一步加强统筹,重点布局加大投资开发光伏和风电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年,集团新签订风电、光伏资源储备万kW,新增核准备案27万kW,新增并网装机10万kW。截至目前,建工集团投产运营清洁能源项目总装机规模已经达到多万kW,将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再投资建设运营万kW新能源项目。
第三,聚焦主业攻坚克难,高质量完成我省生态环境项目建设。一方面,建工集团充分发挥作为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和重大建设项目承担者和主力军作用,“好快省廉”完成我省各项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近年来已全面完工的最大攻坚任务是承接省练江环保综合整治项目,历时16个月完成13座污水处理厂及公里配套管网的建设任务,练江流域治污实现历史性突破、水质显著好转,省生态环境厅专门来函对建工集团为我省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圆满完成“十三五”水污染防治考核目标任务作出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此外,建工集团承建的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B2标盾构区间顺利贯通;粤东水资源配置一期工程子工程韩江鹿湖隧洞引水工程已通水验收,子工程榕江关埠引水工程隧洞基本全线贯通;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已投入商业运行;省中小河流治理(二期)项目已完成治理河段76宗,等等,均按计划顺利推进。另一方面,建工集团充分发挥技术、管理和“大兵团”作战优势,积极承担省内储备林建造工程,目前已实施梅州市、南雄市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在全力助推实现“双碳”目标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集团建筑产业链,推动集团公司在建材产业和环保产业的经营拓展。此外,集团公司还积极承担了污染防治、土壤环境治理等环保项目,全力为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广东建工集团组织建设的练江流域整治环保设施项目——和平污水处理厂
社会责任凸显国企担当
南方财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国有企业要在保障社会民生和应对重大挑战等方面发挥特殊保障作用,同时要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建工集团在这方面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呢?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育民:当前双重压力下,建工集团把服务我省经济社会稳定作为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为服务全局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也为自身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的空间,主要聚焦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重大项目投资建设,发挥好经济发展“顶梁柱”作用。建工集团作为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和重大建设项目承担者和主力军,把抓好重大项目的投资建设作为落实“六稳”部署的重要措施。“好快省廉”完成练江环保综合整治、省职教城、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粤东水资源配置一期、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北江航道扩能升级、中小河流治理、等省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年,集团承接工程任务.79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二是有效防范风险,发挥好统筹安全与发展“压舱石”作用。建工集团持续重点突出抓好安全生产、疫情防控以及重大生产经营风险化解。近年来集团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可控,集团系统未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特别是有效处理了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了重大国有资产损失的风险,收回山东临沂金水河公司约8.13亿元,实现国有资产增值约1.75亿元。
三是履行国企社会责任,发挥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可靠支撑作用。在疫情防控中,医院作为增城区新医院,先后派出医护人员5.4万人次,支援开展核酸检测万人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80万多人次;集团所属科研、设计、施工企业,第一时间自主研发生产“智能防疫通道”设备、48小时医院急诊板房、医院建设制造。同时,对民营承租企业按照“一免两减半”政策减免租金.8万元,惠及户;对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再减免一个月或两个月”,完成减免租金.77万元,惠及户。在应急抢险中,集团所属三支省级三防机动抢险队和华南地区唯一国家绿色建筑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建科院,先后参加系列应急抢险任务,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彰显了建工集团的责任和担当。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建工集团坚决贯彻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共计投入扶贫资金.22万元,累计帮扶脱贫77户人,对口帮扶的韶关市新丰县桐木山村和梅州市大埔县长丰村均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八有”脱贫标准,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成效,高质量完成对口精准扶贫任务。同时,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部署,建工集团积极践行对韶关市仁化县周田镇的帮扶,近三年开展扶贫捐款万元,开展消费扶贫.22万元。在“六稳六保”中,集团近三年招聘应届毕业大学生约人,对集团系统内干部职工缴纳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每年支出约2.8亿元,切实解决广大干部职工后顾之忧,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广东建工集团组织建设的省职教城二期工程项目
“十四五”规划布局与开局成绩单
南方财经:请介绍建工集团在“十四五”的布局和计划,去年也就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成绩单怎样?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育民: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建工集团近年来的发展实际,我们提出到年前后冲刺“世界强”企业的目标。围绕目标,我们科学研究制订了“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提出总体思路如下:
首先,要坚定“二个坚持”:即坚持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和坚持高质量快速发展思路。其次,是贯彻“两个定位”:即一个定位是成为国内一流的新型城乡建设综合服务运营商和建筑行业的区域龙头企业;另一个定位是成为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和重大建设项目的承担者和主力军。再者,集中打造三项“主业”:即建筑业及建筑关联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医疗健康养老产业。最后,我们的整体目标是:到年,集团的利润总额达41.12亿元,年均增长率15%;净利润达32.02亿元,年均增长率15.31%;归母净利润达年的24.32亿元,年均增长率14.57%。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建工集团坚持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高标准开展党史学习,紧紧围绕年度工作部署加快转型升级、能力提升、改革创新,全年实现资产总额亿元、营业收入亿元、净利润20.41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5.61亿元、承接工程任务.7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07%、20.23%、30%、26.64%、12.85%,资产总额和承接工程任务首次突破千亿大关;位列“中国企业强”第位及“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强”第85位,整体经营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高质量快速发展取得显著成效。